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技術設計與管理
TECHNICAL DESIGN AND PRODUCTION 
開課學期
94-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戲劇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楊金源 
課號
Thea5829 
課程識別碼
129 U442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5,6,7(12:20~15:10) 
上課地點
一號館210文電腦教室 
備註
需經任課教師同意。先修科目:舞台技術一與舞台技術二(適用全校)。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42tdp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關於這門課:

這是一門談如何以科學的方法,將產業技術運用在舞台技術的課程。

在劇場的諸多領域當中,舞台技術屬於技術團隊的一環,這個技術團隊還包括了道具、繪景、服裝、燈光、音響等。由主從關係來看,劇場的技術團隊是為了服務藝術團隊,也就是以導演、演員、設計為主的創作者而存在的;而劇場技術是為了實現劇場創作者心目中的場景及效果所提供的技術。翻開英英字典查閱技術(technology)這個字,重複出現的關鍵字是scientific、knowledge、practical、industry,並說明技術是將科學知識實際應用於業界的過程。

科技研究不斷突破、產業需求不斷提升的脣齒相依關係,帶動了產業技術的發展。談劇場裡的燈光技術,讓人聯想到dimmer、console、DMX512、computer lights;談音響技術,讓人聯想到amplifier、mixer、DAT、delay。燈光與音響技術幾乎在二十年前開始,持續不斷地電腦化(computerized)。因為劇場是一種即時發生的藝術(real-time art),需要高度分工與精密籌畫,同時在技術執行面上講就某種程度的「精確」;隨著電腦科技的日新月異,劇場技術逐漸電腦化是水到渠成的發展。操作員在排練階段可以藉著控制台的操作介面將燈光、音效的轉換效果紀錄於電腦檔案中,利於修改、儲存、再利用,取代數十年前的純機械操作介面,大大節省了時間,並使戲劇進行的氛圍與品質得到提升與保障。近十年來,電腦燈的出現,以及結合電腦科技的投影技術日新月異,更進一步拓展了舞台燈光視覺效果的可能性。劇場的技術領域,正在進行一個「e化歷程」。

對很多人來說,同屬劇場藝術的舞台技術(stage technology),仍是佈景與道具的代名詞,一個釘子、木材、繩索、景片、平台、布幕的集合名詞。然而,這些都只是舞台技術的基本材料,就像燈光技術的燈泡或音響技術的XLR接頭-如果光談這些資源,不足以構成所謂的劇場技術。資源,唯有結合專業知識的判斷與運用,方能成為實用的技術。燈光、音響等方面的e化歷程,對一般人來說較為不陌生。在舞台技術方面,雖然具備了種種需要e化的特徵:多樣性的佈景牽涉廣泛的知識與學理、長時間而複雜的工作內容牽涉管理分析的能力,但是大規模運用電腦科技協助製作的觀念,在台灣劇場界仍然方興未艾。

本課程試就老師因應製作需求而e化的經歷,以及觀察國外商業劇場舞台運用電腦科技的現況,從三個不同的向度出發,提出如何運用電腦產業現有資源來協助舞台技術的經驗法則,期能為國內的前輩與同儕,提供一個將來製作的可能性。在本課程中所談的劇場藝術與電腦科技的關係,是在不影響藝術呈現手法的前提下,運用各種電腦的可能性與便利性,去協助一個傳統的舞台戲劇製作-即便以古典的手法來呈現莎翁的戲劇或希臘的悲劇。在這個範疇之中,要能和藝術結合、並且提供藝術創作者最大的可能性,同時,意識到科技服務藝術的主從關係,而不是讓科技去主導整個藝術創作的過程與走向。

我從電機轉入劇場領域,這是第十三年,踏入純技術領域也有將近八年。在劇場創作的諸多型態中,我的感情歸屬於非常傳統的類別。我喜歡看到精緻的道具和演員產生互動,我喜歡看到落英繽紛的桃花瓣在觀眾面前落下,我也喜歡看到聽到一些特效:狂風暴雨、煙霧瀰漫,還有歌劇中上百人同時登台合唱、震撼而華麗的場面。這些舞台效果並不需要太高深的技術,早在老祖宗最初粉墨登場時,就已經發明了。

幾百年來,劇場藝術家心中冀求的效果,並沒有太大的更動,多是生活上的一種模擬、情感上的一種投射。雖然「劇情」沒有多大的突破,劇場技術工作者並沒有停滯不前,他們隨著科技的演進,在不同的時代使用不同的技術。煤油燈為電氣燈所取代,讓劇場變得更安全;調光的機制進化,讓電能更有效率的運用;電腦燈的出現,姑且不論那些炫技而非寫實的用法,光是掛燈、調燈就省了不少力氣-不管技術如何演進,該亮的地方要亮,該暗的時候一定要暗。

電腦時代的來臨,劇場技術的所有領域皆應蒙受其惠,舞台技術也不應自身於外。契科夫時代演《櫻桃園》可以找師傅來刻一隻木馬,在二十一世紀的台北藝術大學演《櫻桃園》,我們利用電腦輔助繪圖,讓不會木刻的學生完成一隻木馬。以莎劇為號召、演出檔期長達半年、一年做十五個製作的Stratford Festival,藉著電腦資料庫系統來協助製作的進行而不亂方寸。一樣是旋轉舞台,可以用人力來推動,但用機械加上自動控制,似乎更能照應到導演的需求。本課程毋寧說是我先前所學所聞的一個見證與總結,CAD、管理程式、試算程式、程式語言、自動控制,這些我所親身經歷的e化歷程,鼓舞學生繼續探索電腦科技運用於傳統舞台技術的可能性,展開下一階段的旅程。 

課程目標
 
課程要求
本課程使用大量的幻燈片、平均兩次課程會有一次作業,許多作業需要同學上台提出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考 
30% 
 
2. 
平時作業 
30% 
 
3. 
期末專題作業 
25% 
 
4. 
出席及學習狀況 
15% 
請假必須在上課前向系辦或老師提出,否則無故不到視同曠課,遲到超過三十分鐘也視同曠課。曠課一次等同1.5次請假。修課學生請假(病假等)上限:三次。請假超過三次以上,列入不及格觀察名單。全勤或作業全部按時交總成績各獎勵5分。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2  1. 舞台技術製作流程
a.戲劇製作組織架構
b.製作流程
c.預備期、設計期、製作期、演出、裝拆台
d.施工圖/製作圖
e. 範例:耶魯大學戲劇學院製作流程與組織架構 
第2週
3/01  2. 設計管理基礎與軟體工具
a.認識材料與度量衡
b.AutoCAD在設計上的運用
c.預算管理與MS Excel進階
d.Inventory, 佈景管理與MS Access初級
e.運用MS Project  
第3週
3/08  3. 基礎佈景設計
a.軟硬景片
b.平台與樓梯
c.地板與結構框
d.舞台機械動作原理與其他 
第4週
3/15  4. 佈景設計挑戰實例探討
a.弧形佈景
b.透明景片
c.漫天落葉
d.水池與下雨
e.木馬與其他 
第5週
3/22  5. 結構設計數理基礎
a.力、力矩與平衡
b.壓力、彈性與形變
c.剪力圖及力矩圖
d.截面幾何性質 
第6週
3/29  6. 結構設計:樑的分析
a.木樑設計
b.木樑設計強度實驗
c.定性分析木、鐵、鋁等材料在結構設計之強度 
第7週
4/05  7. 結構設計:柱的分析
a.木柱設計
b.鐵柱設計
c.實例演練
d.組合力對樑/柱的影響 
第8週
4/12  8. 技術設計專題作業
a.施工模型
b.極限橋之設計或其他